“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形态,更是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,它既是学科交叉的新前沿,也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新靶点。当下,具身智能备受关注,前景十分广阔,产业界要多措并举,理性务实推动具身智能的创新发展。”近日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在2025中国具身智能大会(CEAI 2025)上表示。
“2022年以来,大模型的创新突破使具身智能研究步入了快车道,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虚拟仿真、认知学等学科领域开始围绕具身智能呈现深度融合趋势。”谭铁牛称,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,提高了具身智能在场景中的自主感知、决策和行动能力;虚拟世界与真实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,赋予了机器人更强的适应性和执行能力。
另外,具身智能的应用边界也在不断拓展。随着灵活性、适应性、协作性和普适性等方面的全面提升,机器人等具身智能体可以在更加复杂、多变的环境中完成更为广泛的任务;人才与资金的快速聚集,则有望推动具身智能迎来更加蓬勃的创业浪潮。
不过,在谭铁牛看来,当下具身智能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,伦理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,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,仍需攻坚克难,乘势而上。
谈及具身智能的下一步发展,谭铁牛提出了五方面建议。
一是完善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。从理论基础、软硬件支撑,到材料、系统和安全评测,再到应用赋能场景设计,行业需要持续完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。
二是推动学科融合与前沿布局。鼓励多学科交叉研究,推动数据平台、算力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,为具身智能发展创造条件。
三是加强国际和区域间的协同合作。鼓励国内外科研团队联合攻关,共同推动理论和应用创新研究,构建全球合作网络。搭建区域性具身智能创新平台,推动区域协同发展。
四是深化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。通过“产学研”协同创新,探索从实验室研究到原型机、整机系统开发的完整产业链,尽快实现技术向产业化转化。围绕智能制造、低空经济等重点行业建设示范工程,验证技术落地应用效果,同时,建立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,推动具身智能在产业领域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应用。
五是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。培养既懂硬件又懂软件,契合具身智能发展的人才。强化人才“引、育、用、留”,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。